首页 资讯 国内 聚焦 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1+1 国内

您的位置:首页>资讯 > 教育 >

【聚看点】高晓晨废了,“大嫂”的“一二三”教育法到底对不对?

来源:腾讯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3-02-11 10:28:32

“大嫂”树立了自己的威严,却并没有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应该要去做的,什么行为不可以做。

文 | 舍文


(相关资料图)

电视剧《狂飙》引出太多话题。其中一个是:“大嫂”陈书婷是怎么把儿子给养废的?

回顾一下“大嫂”育儿的名场面。最经典的有三个:

高晓晨第一次出现,年龄看起来应该是幼儿园阶段,警察上门调查,高晓晨端着塑料玩具枪对客人一顿扫射,完全没有礼貌可言。此时“大嫂”靓丽登场,在客人面前给儿子一顿吼,高晓晨这才消停,低下了骄傲的头。

第二次高晓晨大概小学阶段,正在练钢琴。他后爹高启强夸儿子弹得好,“大嫂”一来,只剩下批评打击。

最后是高晓晨已经成年,集纨绔子弟与街溜子气质于一身,算是废了,完全没有继承“家业”的能力。

即便已经是个大人,当高晓晨要犯浑出去“做掉”仇家时,“大嫂”的教育方式还是一成不变的吼,大喊“一二三”,试图阻止儿子。让人意外的是,这一招仍然管用,她儿子还真的听话放下屠刀。

看到这里,老母亲们不禁会心一笑——“一二三”的招数谁没用过呢。但妈妈们也有点糊涂,既然“吼得住”,为什么“大嫂”还是把儿子给养废了呢?

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张桦对“大嫂”的育儿方式进行了专业的分析。

张桦医生说,在讲“一二三”对不对之前,先可以了解一下什么叫“强化”。

强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,强调行为同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,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。强化的主要功能,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,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,并加以规范、修正、限制和改造。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,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。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,主动适应环境刺激,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。

“强化”分几种。

1.正强化。比如,因为考了满分,所以可以得到五角星,那么为了得到更多的五角星,“努力考满分”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。一个小孩尝试自己吃饭,不要大人喂,那么被表扬以后,“自己吃饭”这个行为就被强化了,保持下来,“表扬”促使这个行为反复出现。

2.惩罚。比如孩子上课讲话,违反课堂纪律,老师会采用抄写《学生守则》来作为惩罚,约束孩子的行为;孩子会因为“抄写”这个行为而感到压力,那么为了避免被惩罚“抄写”,就会减少“上课讲话”的行为。

3.负强化。比如一个孩子总是晚回家,妈妈会不高兴,那么妈妈可能会批评孩子,孩子为了避免“被妈妈批评”这个令人厌恶的刺激,就会按时回家,也就是“按时回家”这个行为被强化了。

4.忽略。比如孩子反复提出要买家里已经有的玩具,父母并不是去讲道理、批评,或者其他的应对方法,而是不理睬,久而久之,孩子就不会出现之前的行为了。

张桦医生说,这些“强化”方式不会独立存在,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,而是看在什么场景下使用、对象是谁、需要调整的行为是什么。

张桦医生说,“大嫂”的管教就是“负强化”的典型啊。

电视剧里,“大嫂”命令儿子“回屋”,她才数到“二”,已经是大人的儿子就乖乖回屋了。这说明,这个方法她经常用,不仅儿子知道数到“三”的后果,下属也都领教过。

高晓晨应该是一直被批评,被否定,他知道妈妈说一不二,数完“三”以后,如果他没有照做,一定是一顿打骂,所以为了规避这个结果,他选择了服从,无条件地服从。但是这里有个问题,因为他被强化的行为不是“回屋”行为本身,而是“服从母亲的要求”。所以,不管在什么场合,只要母亲数“一二三”,他就要照做。

到了停车场,“大嫂”找不到高晓晨,不仅大喊“一二三”,并且强调“否则你就永远不要回家了”,逼迫孩子出现。这时候,高晓晨对“一二三”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,选择服从。

张医生说,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,希望孩子对自己服从,树立家长的权威,这本身没有问题,但是如果只是反复强化“服从”,而不是强化某些具体的行为,那么会让孩子感到被威胁。

在剧中,“大嫂”树立了自己的威严,却并没有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应该要去做的,什么行为不可以做。这也就可以解释,“大嫂”车祸身亡以后,高晓晨也失去了“规则”,不再有“服从”,行事更飞扬跋扈。

张桦医生说,数“一二三”到底对不对不能一概而论,关键是要用好“一二三”。

她解释,家长数“一二三”之前简单做点铺设,明确强化的行为。举个例子,孩子不分场合,无理哭闹,家长可以先简单给出理由、肯定一下孩子:“你现在这样哭闹真的不太好。但是我相信你会控制好自己情绪的。”然后做个限定,让孩子明确目标行为:“现在,我要数一二三了,我数完,你应该可以停下来不哭了。”

孩子能清楚知道自己需要去做的事,而且还被得到了肯定、鼓励,那么这个时候数“一二三”,不再是威胁,而是给了一个带有时间限制的鼓励。如果孩子的确在数到“三”后停止了哭闹,就要及时给予表扬、肯定,用正强化来巩固这个行为。孩子也会慢慢去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。

张医生说,很多家长生气的时候会像“大嫂”一样不仅大吼“一二三”,还会补充“如果你做不到,我就不要你了!”或者“如果你做不到,就没人喜欢你了!”。

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,当时情绪也不好,很敏感,往往就只会听到后面半句“我不要你了!”“没人喜欢你了!”。这时,孩子无法明确真正要去做的目标行为,而是陷在后半句的“威胁”里,无法自拔,更加痛哭流涕,场面会失控。

“当然,对于有的孩子来说,这样的负强化是有效的,因为孩子害怕被抛弃、不被接纳和喜欢。所以,在教养的过程中,不同的场合里,使用什么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行为,都是要灵活变通、因人而异的。”

当家长是一场修行,看“大嫂”家的一地鸡毛,我们也吸取教训、涨点知识。

关键词: 主治医师

频道精选

首页 | 城市快报 | 国内新闻 | 教育播报 | 在线访谈 | 本网原创 | 娱乐看点

Copyright @2008-2018 经贸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-11
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邮箱:39 60 29 14 2 @qq.com